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yuxunbook.com

第35章(1 / 2)

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,沙场秋点兵”

此情此景,令张祯不由得想起辛弃疾这首传世之作。

若不是见识过真正的军营,辛弃疾写不出这些生动具体、大气磅礴的词句。

现在她也见识过了,也许未来某一天,她也能写出优美的诗篇。

“浮云道长,大将军有请!”

吕布的一名亲随跑来传话。

张祯中断思绪,“来了!”

中军大帐与小帐篷自然不同,更高更大,也更宽阔。

目测能容下百人,和小型宫殿也差不多了。

居然还有四扇屏风,隔出内室与前厅。

前厅里,正中摆着吕布惯用的桌案,他就坐在桌案后,随意翻看书册。

张祯不放过任何一个夸奖的机会,“大将军真是勤奋,行军途中也手不释卷!”

吕布:“你可知本将看的是什么书?”

张祯心说我只知道关云长夜读春秋,你爱看什么,书上可没写。

“不知。”

吕布笑道,“诗经。”

张祯暗道你还挺浪漫,“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思无邪!”

吕布:“孔子此言极是。”

张祯:“贫道还以为,大将军更喜读兵书。”

吕布放下诗经,道,“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,书上学不来。”

张祯:“大将军高见!”

吕布大笑,“不知道了罢?这是孙子说的,哈哈!”

张祯:“贫道孤陋寡闻。”

这年头,拍马屁也需要足够的学识。

同时暗暗纳闷,吕布的文学素养竟然还不低。

吕布又道:“你不惯行军,可还好?”

张祯:“谢大将军关怀,贫道无恙。”

吕布找她,并没什么大事,闲聊加吃饭而已。

渐渐的天黑了,军营里四处点起火把,与头顶星空交相辉映,又是另一番壮阔景象。

辞别吕布回到自己的小帐篷,张祯还担心失眠,谁知一沾枕头就睡着了,梦里也是旌旗林立,战马嘶嘶。

——

郿坞之所以叫郿坞,是因为建于郿县,那是董卓的封地。

离长安二百五十里,不急行军的情况下,步兵日常行军约四十里。

也就是说,从长安到郿坞需要六、七天时间。

张祯和半夏慢慢习惯了马车颠覆的节奏,半夏甚至还能在马车上做绣活。

每天傍晚扎营后,张祯利用天黑前的这段时间学骑马。

刚开始,她是请护卫她的军士小头领万霖教她,吕布知道后,非说万霖骑术一般,不能为人师。

谁能为人师呢?

他自己。

帮张祯挑选了一匹温顺的小母马,说这马适合练骑术,等她学会了,再给她一匹好的。

张祯懂,这就是教练车,不,教练马。

吕布先不让她上马,而是讲解马的习性,又说,“马不是普通的牲畜,它有灵性,聪明、忠诚,要想驭马,就得学会与马相处,将马当成你的伙伴。”

骑术方面,吕布算是上权威人士。

张祯承认他说得对。

这是一个真正的爱马之人。

他驾驭赤兔马的时候,给她一种人马合一的感觉。

赤兔马仿佛不是一个单独的坐骑,而是他身体的延伸。

理论知识讲完,吕布才扶她上马,道,“挺直身子,略微前倾,目视前方,不要慌张。放松,找到它的韵律,跟它一起律动。”

张祯在他的帮助下试了几次,总算找到点感觉。

策马奔腾还做不到,平平稳稳地行进倒是可以,小跑也勉强可行。

她觉得自己学得很快,吕布也夸她聪慧大胆。

张祯谦虚地道,“是大将军教得好。”

还有一个原因,则是这时代已经有了马鞍马镫,减轻了驭马的难度。

不过,马镫虽有,却是挂在马腹左侧的三角形单蹬,并非后世常见的双马镫。

为何如此?

不是因为冶炼技术不发达,铁器、青铜器产出量低,纯粹是因为单蹬的发明仅仅是为了辅助上马。

要到东晋十六国时期,才有人顺理成章地发现,马镫也能为骑兵提供稳定性,因而才有了双马蹬。

任何新事物的出现,都存在一个不断学习、不断演化的过程。

张祯觉得这个过程可以缩短,遂对吕布提了建议。

吕布嗤之以鼻,“需要两脚固定才能骑稳马?那也配叫骑兵?”

张祯笑道:“大将军骑术精湛,自然不需要。但军中勇士都有将军这般骑术么?”

吕布想了想,决定回去试一试。

小道姑说得对,像他这样的人不多。

况且,双脚被固定在马上,就意味着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