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yuxunbook.com

第171节(1 / 2)

“那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,我就是一个臭老九,而这个农场里大部分的人都是臭老九。但是,草莓,西红柿,还有桑椹,我端给你们吃的那些瓜,甚至于黄瓜,白菜,我们现在所有的新鲜果蔬,全是在土膜大棚里种出来的,只是因为边疆气候太严寒,我们的大棚很大一部分被摧毁了,如果说省上,甚至于中央肯给我一笔钱,再给塑料厂一笔钱,让我们能够大力研发新产品,我到明年就不止是栽种点样品,而是可以批量生产。

研发这些种子,改良基因的人,也是像我一样的臭老九。喽,你看看,他们全在哪儿呢。”

说着,陈丽娜遥遥伸手一指,今天周六,按理来说,该是那些专家老教授们休息的日子,但他们也不走远,田晋带着大家一起,在包谷田里看邱华老教授做嫁接了。

“姑父,姑父。”郭记者看了半天,突然跑了过去,说:“姑父,我以为您死了,没想到你居然在这儿?”

田老站了起来,揉了会眼睛,说:“你是小滨吧,没想到居然长这么大了?”

“这么说,田老,这个一来就躲在知青的地窝子里,好好儿的记者搞的像鬼子进村一样的,居然是你的大外甥?”

田老笑了起来:“是,是我外甥,但他大概不认识我。我是最早下放的那一批,六零年下放的,一开始在延安,后来到大兴安岭,再转战到伊犁,整整十三年了,孩子们那里还能记得我啊。”

“是,他非但不记得您,他连根都给忘了呢。”陈丽娜揶揄说。

久别重逢,曾经意气风发,解放前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两鬓斑白,走的时候他才在上中学的外甥都已经当记者了。

不过,虽是亲戚,成分不同,田老的姐姐为防田老牵连他们郭家,所以对外,早都宣称田老在牛棚里劳改的时候,已经死了的。

亲人相逢,当然必须得有美酒一杯嘛,到了晚上,陈丽娜通知王红兵多炒两个菜,也就顺势,把郭记者给安排到田老的地窝子里了。

吃完了饭,外面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。

社员们还要忙着去给新出苗的包谷防冻,地窝子前升起篝火来,闲着的社员们就全都跑了过来,边疆的热情嘛,有唱歌的,聊天的,还有非得要拉着郭记者跳舞的。

“怎么,郭记者,您对于我们这些成分有问题的人,还怀着深深的偏见吗?”陈丽娜就取笑说。

“不不不,陈场长,您说的话太有内涵,农场给我的感受也太震撼,我还来不及消化,我完全没觉得您的成分有任何问题。”

应该说,郭记者是分外的惭愧,他确实没想到,一个年纪轻轻,又长的如此漂亮的女场长,能说出如此一番有水平的话来。

而她带领的农场,能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内,就真的实现自给自足。

最重要的是,听这些老前辈说,她对于知识分子们的尊重和保护,更加令他惭愧。

但这还没完呢。

陈丽娜准备要回家了,起了身却又说:“我得告诉你,你要回去敢说我好大喜功,说我搞大/跃进,北京我又不是没去过,《新青报》我又不是不知道在哪儿,等到了秋天,我要亲自到北京,揪着你的耳朵把你扯到边疆来,叫你来看看棉花是不是大丰收,小麦是不是亩产九百斤。”

“陈场长,报道作废,我重新写还不行吗?”郭记者追着问。

才来的时候,他觉得这个地方太过艰苦,当然,此刻也特别的冷。

可是,围着篝火的知青,跳着舞的本地姑娘们,接连不断的音乐,虽然艰苦,这地方居然有他在城市里很久都不曾见过的,纯粹意义上的快乐。

“怎么,抛除你的偏见啦?”陈丽娜疾步往前走着,准备要去开车。

到了小汽车前,郭记者摸了摸脑袋:“要不,今天晚上陈场长加个班,咱们就在我姑父的地窝子里聊上一夜,好好写篇稿子,行不行?我可以提前给你把照片洗出来,想看吗?”

说着,他拍了拍陈丽娜的红旗小轿车:“这玩意儿也太老了,我有一辆崭新的吉谱少年,你要到了北京,我载着你去兜风。”

“郭记者,我没时间跟你一起讨论稿子,而且也不想跟着你兜风,还有,你得用我的稿子,我这稿子里,详细的列着土膜对于农作物的意义,以及每一种麦子型号适合的土壤,播种以后的护理。然后,我还希望你能号召一下,叫内地糊不饱肚皮的人来疆奋斗,因为只要边疆实现批量化生产,完全可以养活比现在多三到四倍的人民。而五八五九以来,我们国家早已不止四万万人口,尤其是像河南、四川,红岩等大省份,人口爆炸,土地的产出远远供不了嗷嗷待哺的孩子,边疆是个广阔的天地,可以让他们糊饱肚皮,并大有作为。

如果你们真要登它,它将占掉你们一个大通版。要么,你排除万难把它登到《新青报》上去,要么……”

“怎么样?”

这泼辣干利的陈场长看起来像要吃人似的。

“要么你就三十里路,给我走到1号基地去搭车,我可不会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